1. <rp id="ib09t"><acronym id="ib09t"></acronym></rp>
    <button id="ib09t"></button>
    1. <th id="ib09t"><track id="ib09t"><rt id="ib09t"></rt></track></th>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基礎信息公開   ->   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9月13日在靈山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2021-09-15 18:15 來源:靈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分享到: 【打印本頁】 【字體: 大   中   】   
                                                                             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913日在靈山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縣長  張海兵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以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十三五”工作回顧

       

      五年來,縣人民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對標欽州“港、區、產、城、人”[1]發展愿景,深入實施“交通興縣、產業強縣、商貿活縣、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務實拼搏,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這五年,我們致力于加快發展,靈山經濟綜合實力越來越強。五年來,我們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沉著應對各種復雜局面,主動把握發展機遇,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290.1億元,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長7%;財政收入14.5億元,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分別增長22.9%、1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1億元,年均增速7.7%;外貿進出口總額11.36億元,是2015年的2.48倍,年均增長20.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19,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35元,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長9.4%。

      這五年,我們致力于培育產業,靈山發展基礎越來越厚實。

      五年來,我們立足優勢特色產業,全力以赴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工業總產值走出低速增長“徘徊期”,年均增長14.8%;加工制造業占工業經濟達到92.8%;天山電子、宇峰集團、園豐牧業3家企業位列2021廣西民營企業100強榜單。百菲乳業成功實現新三板掛牌,宇峰集團、園豐牧業獲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累計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0家,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靈山荔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四批)。旅游產業穩健發展,六峰山風景名勝區、大蘆古村文化生態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4個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成功舉辦了5屆“靈山荔枝文化旅游節”、2屆“靈山國半程馬拉松比賽,全縣旅游總消費82.65億元,年均增長9.5%;電商產業活力迸發,打造全國第一個荔枝數字化標準產地倉,培育了“巧婦9妹”“黃忠文果苗電商基地”“千年荔緣”“鄉下人”等一批電商品牌,獲批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電商銷售額累計超87.2億元,電商經濟成為靈山經濟發展新引擎。全縣整體質量水平明顯提升,榮獲2019年廣西推進質量工作成效突出縣。

      這五年,我們致力于統籌發展,靈山城鄉面貌變化越來越大。五年來,我們致力于優化城鄉發展布局,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全面改善人居環境。高標準推進廣西欽州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靈山片區)建設;加快推進“一城四鎮”大縣城規劃,全方位推動新圩、佛子、平南、檀圩四鎮加速融入大縣城格局;建成荔苑廣場等12個市民休閑公園,居民“公園城市、城市公園”的美好愿景初步實現。先后榮獲“國家園林縣城”“廣西園林城市“自治區文明城市”等稱號,陸屋鎮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成龍武鄉村振興荔枝特色農業示范帶等4條示范帶,打造了大蘆村、頭步江村等一批鄉村風貌提升精品示范村,全縣超過1500個村屯開展環境整治。加快“交通興縣”步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7.96億元,綜合交通網里程達到2634公里;大浦高速公路靈山段建成通車,結束了縣城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農村公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率先在全市成功創建自治區“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實現了鎮鎮通二級公路、100%行政村、90%自然村通水泥路。

      這五年,我們致力于改善民生,靈山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五年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80%以上,社會各項事業繁榮發展。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十三五”期間建檔立卡的121個貧困村、8.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全面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2020年2月8日至今無新增確診病例。新(擴)建靈城四中等6所中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后通過自治區、國家驗收,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通過評估驗收,全縣教育質量持續提升。紅十字會醫院晉升為二級綜合醫院,第二人民醫院成功創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婦幼保健院實現整體搬遷并成功創建廣西縣級首家三級婦幼保健院,中醫醫院新院區建成啟用,榮獲全國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縣”“全國基層中藥工作先進單位。城鎮累計新增就業3.06萬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城鄉低?;緦崿F動態管理下的全覆蓋。投入1.5億元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和體育設施,實現100%行政村配備公共服務中心。深入踐行“兩山”[2]理念,靈山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9.10%,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縣城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森林覆蓋率達到64.77%。扎實創建“平安靈山”,成功摘除戴了9年的毒品問題掛牌整治“帽子”,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效,靈山連續五年獲命名為“廣西平安縣”。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這五年,我們致力于自身建設,政府形象和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五年來,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第二議題”學習制度,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解決問題。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嚴格落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深入推進。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達到100%。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大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力度,強化政府投資項目監管、財政資金使用和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全力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建成廣西首個政務服務中心法人大廳和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區,靈山榮獲了2018政務影響力峰會“金梧桐招商引資典型案例獎”,在2019年全區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指標百日攻堅中排全區第8位,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總分排名全國第25名、全區第1名。

      此外,雙擁共建工作扎實推進,榮獲“全國雙擁模范縣”稱號;高質量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任務,民族宗教、國防建設、外事僑務、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安全生產、市場監管、統計審計、防震減災、應急消防和地方志、供銷社綜合改革、老齡殘聯、檔案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各位代表、委員鼎力支持、廣泛參與的結果,更是全縣人民凝心聚力、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關心支持參與靈山發展建設的廣大干部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靈單位、駐靈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隊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奮,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五年來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艱辛歷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辦好靈山的事情: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力以赴推動上級黨委和縣委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將靈山融入國家、自治區和欽州發展大局,奮力開拓發展新境界;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持續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奮發有為的良好氛圍,切實用法律和準繩來為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保駕護航、維護全縣大局穩定。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全縣經濟總量偏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工業底子薄弱,發展比較滯后;縣域基礎設施亟待完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仍需大力提升;干部隊伍責任擔當不夠強,政府效能和機關作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等等。對此,我們將直面問題,不回避、不懈怠,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開啟新征程,奮力開創靈山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與主要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縣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戰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等重大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為靈山構建高水平高質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更好更快地推進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和發展契機。

      一是要搶抓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規劃建設戰略機遇。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重大項目工程為契機,完善靈山交通運輸空間布局,抓好沙坪、舊州、陸屋沿線平陸運河建設,逐步形成集鐵路、水運、公路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及多式聯運物流運輸體系,降低交通運輸物流成本并帶動沿河物流樞紐布局規劃建設。合理布局沿線貨物集散點,加快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一批進出口加工基地、商貿服務基地,發展壯大沿河特色產業,打造面向東盟的河海聯動運河產業經濟帶,做好向海經濟大文章。

      二是要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一體化產業布局和新興產業轉移,積極發揮“一區三園”[3]集聚集群作用,建設特色產業園區,打造融入“兩灣”的產業平臺,積極吸引“三企”入靈發展;加快構建“三橫兩縱”[4]對外交通運輸體系,拉近靈山與粵港澳大灣區時空距離,帶動人流物流跑起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人才培育,全方位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一體化發展。

      三是要搶抓廣西欽州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戰略機遇。以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以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平臺優勢為依托,以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為關鍵,突出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努力探索出具有靈山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體制機制改革措施,推動城鄉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共同發展,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城鄉融合發展,讓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靈山片區)成為靈山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新起點、新征程,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搶抓用好發展新機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說了算、定了干、干必成、成必優”的堅定姿態,奮力譜寫靈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十四五”時期,我們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5]“五個扎實”新要求[6],對標欽州港、區、產、城、人發展愿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開放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縣委富強縣·魅荔城·美麗鄉·幸福人新靈山(廣西縣域經濟強縣、靈山秀水魅荔城、宜居生態美麗鄉村、美好生活幸福人)工作思路,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7],奮力開創靈山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們將緊扣富強縣·魅荔城·美麗鄉·幸福人新靈山工作思路,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全面提質,力爭實現一個總目標、兩個突破、三個翻番:

      一個總目標:建成廣西縣域經濟強縣,夯實建設廣西綜合實力強縣基礎。

      兩個突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50億元。

      三個翻番:力爭財政收入到2025年在十三五期末的基礎上實現翻一番,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到2025年實現翻一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到2025年實現翻一番。

      圍繞以上目標,我們將凝心聚力、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奮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聚力培育產業發展,爭創廣西縣域“富強縣”

      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爭取將我縣列入自治區“一縣一策”試點縣,集中力量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力爭到2025年把我縣建設成廣西縣域經濟強縣,爭創中國西部百強縣。

      (一)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園區提質擴容行動”,充分利用自治區出臺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爭取將我縣工業園區列入廣西重點園區培育計劃,爭取項目資金重點支持“一區三園”的園區標準廠房和道路、供電、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縣域園區基礎配套能力。加強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通過PPP、債券專項資金等多種投融資建設模式,全力推進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推動工業園區和城鎮化同步發展、融合發展,提升園區發展環境,在十里工業園、陸屋臨港產業園、武利工業園規劃建設6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及相關配套設施,加快廣西靈山光達新材料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爭“十四五”期間投資16億元以上,打造新材料產業專業化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我縣工業投資150億元。

      (二)加快工業集聚集群發展。深入實施“工業振興三年行動”,強化補鏈強鏈延鏈,培育壯大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制造(機電)、化工新材料、輕紡及皮革制品加工等六大特色工業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家以上,總產值達到350億元以上。一是十里工業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玩具等輕工產業及農副食品加工等產業,以天山電子、百菲乳業、園豐牧業等企業為龍頭,積極引進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駐園區,爭取到2025年全縣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60億元、食品加工業總產值達80億元。二是陸屋臨港產業園。積極參與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建設,探索實施“臨港飛地+特色小鎮”發展模式,通過在自貿試驗區設立“飛地”[8]、建設運營總部基地,主動承接自貿區政策輻射和產業外溢效應,重點打造智能機械裝備制造(機電)、輕紡及皮革制品加工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園區總產值達80億元以上。三是武利工業園。重點發展板材制造及深加工、表面處理、五金衛浴及新材料;積極引導木業產業由原材料基地及人造板向高端綠色家居一體化發展,促進現代家具、定制家具等產品中高端化,力爭到2025年木材加工業總產值達100億元。四是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大新能源發展力度,重點推進靈山抽水蓄能電站、靈山白馬山風電場、靈山縣那學風電場、靈山縣100MW林光互補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力爭2025年新能源總產值達10億元。 

       (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行動”,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高標準建立冷鏈物流體系和覆蓋城鄉的物流網點,穩步推進泓科冷鏈、園豐冷鏈等一批項目建設,重點在農產品主產區布局配套建設一批地頭冷庫、田頭儲藏設施,提升倉儲和冷鏈設施裝備智能化水平。培育壯大電商龍頭企業,加強農產品電商品牌建設,規劃建設靈山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體系,力爭2025年農村電商從業人員達5萬人以上、電商企業600家以上,把武利鎮打造成為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苗木電商基地、伯勞鎮打造為全國知名的玉蘭花電商基地。加快完善商業服務體系,優化商業綜合體功能和商業布局,打造六峰文化城、十里新城等現代城市商圈。加快促進傳統商貿業提檔升級,有效推動現代服務業與重點產業深度融合、良性互動,力爭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65億元。

      (四)加快推動河海聯動發展。積極協助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建設,力爭把陸屋港、沙坪碼頭、舊州服務區以及平陸運河博物館納入平陸運河工程,積極拓展現代物流、內外貿易、臨港開發和江海河聯運等功能,打造大型內河港口陸屋港,強化運河流域的生態、文化、旅游、商貿、居住功能,通過沿岸的歷史建筑、文化遺址、特色產業的保護性開發利用,推動文化創意、休閑旅游、電子商務等產業集聚和融合,豐富以運河+地方為核心元素和內容的產品供給,打造海聯動臨港產業經濟帶,主動承接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

      二、聚力提升城市品質,打造靈山秀水

      深入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不斷完善交通路網體系,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強化特色城鎮體系及特色小鎮建設,全力打造靈山秀水“魅荔城”。

      (一)著力構建外通內暢交通體系。加快構建三橫兩縱”“一環六伸[9]現代交通新格局,打造靈山通往周邊城市一小時通勤圈、縣內相鄰鎮間半小時生活圈。加快外通高速公路網建設,力爭到2025年建成南寧至湛江(靈山段)、鹿寨至欽州港(靈山段)、玉林至欽州(靈山段)3條高速公路,與六景至欽州港、大塘至浦北2條高速公路形成貫穿靈山縣全境的三橫兩縱高速公路骨架網。加快內暢公路網建設,力爭2025年建成S312靈山繞城一級公路,爭取開工建設G359浦北至靈山沙坪、G209靈山至北海(平南至茅田段)、G324+S312浦北寨圩至靈山3條一級或二級公路,全面建成一環六伸公路網。同時,全力爭取南寧經靈山至茂名鐵路列入自治區鐵路規劃并盡快開工建設,配合做好欽州至玉林、欽州港至欽州城區至靈山輕軌鐵路的規劃前期工作,爭取在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

      (二)著力提升城市品質。深入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抓好花園城市建設、生態修復、景觀提升、臨街亮化等工作,努力把縣城打造成山環水繞、林城交融、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的花園之城。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改善歷史文化街區,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和開發,推動新圩、三海新城區建設與靈城舊城區改造相結合,抓好靈山大道、荔香大道、馬鞍山大道等“一街一景”“一街一特色”城市風貌改造提升,打造精品特色街區示范點,凸顯靈山文化特色,留住城市底蘊鄉愁。抓好鳴珂江、欽江縣城段“江、岸、堤、路、景”一體化建設,打造“一江兩岸”山水生態示范帶。抓好城市干線廊道、廣場、游園綠地等微地形綠化景觀建設,建設便民“口袋公園”30個以上、大型公園綠地50公頃以上,打造六峰、迎賓湖、鯉江湖等一批居民休閑好去處。加快“自治區級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建設,爭創國家級“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城”,力爭到2025年縣城建成區面積超過57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超過50萬人。

      (三)著力推進特色城鎮體系建設。一是加快“一城四鎮”大縣城規劃建設。推進縣城和新圩、佛子、平南、檀圩一體化建設,新圩片重點打造集紅色教育、紅色旅游、生態休閑為一體的紅色旅游小鎮;佛子片重點打造集文化旅游、觀光農業、健康養生、全域旅游為一體的文旅小鎮;平南片重點打造集加工貿易、文創工藝為一體的新型商貿小鎮;檀圩片重點打造集智造研發、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特色輕工產業為一體的電子輕工產業小鎮。二是推進副中心城鎮建設。統籌發展臨港配套產業,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著力將武利鎮、陸屋鎮打造成為靈山副中心城鎮。積極承接欽州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鏈項目的集聚落戶,爭取將陸屋鎮建設成為區域性人口和產業集聚中心、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將武利鎮建設成為全區城鄉融合的示范鄉鎮,2025年全鎮城區人口超過5萬人。三是支持重點鎮建設。支持石塘鎮、伯勞鎮、沙坪鎮等重點鎮建設,打通城鄉結合部斷頭路,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鎮,逐步將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三、聚力實施鄉村振興,構建生態宜居“美麗鄉”

      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加快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一)加快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一是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化試驗區農村土地改革,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土地增值收入分配途徑,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模式,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并在全縣穩步推廣;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形式,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完善試驗區金融服務新體系,穩步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貸”“整村授信”和普惠金融業務,探索投貸聯動、投貸保貼一體化等投融資模式;建立健全科技人才下鄉機制,鼓勵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等專業人才下鄉服務。二是完善試驗區基礎設施。統籌推進城鄉服務一體化建設,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靈山片區)教育、醫療提質建設,支持武利中學創建自治區示范性高中,新建武利第二中心小學,完成伯勞中學、青云中學教學綜合樓等項目建設;創新實用型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培育創建產教融合試點園區。推動武利鎮中心衛生院提檔升級,引進社會資本建設特色??漆t療服務機構,滿足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靈山片區)多元化高端醫療服務需求。將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靈山片區)全面賦能,力爭2025年創建自治區級、國家級城鄉融合試驗區。

      (二)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強化“三品一標”[10]認證,打造更多“靈”字號優質農產品品牌,到2025年全縣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30個以上。抓好靈山荔枝品種示范園、萬畝桂青種茶葉核心示范區、靈山雙鳴谷靈山香雞核心示范區、靈山奶水牛示范區等建設,爭創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加快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武利鎮漢塘村電商、伯勞鎮大路村果苗、文利鎮甲叉村奶水牛等一批產業強村和新圩荔枝、文利奶水牛、佛子魚苗、平南茶葉等一批產業強鎮,努力打造荔枝、奶水牛、茶葉、魚苗、苗木五大特色產業[11]及玉蘭花、中草藥等一批集種養、加工、營銷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到2025年把靈山建設成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強縣。扶優扶強園豐牧業、百菲乳業、宇峰集團等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力爭到2025年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0家以上。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力爭到2025年全縣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轉化率)達到70%。

      (三)加快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一是建設美麗村莊。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統籌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開展全域村莊基本整治,圍繞重點公路沿線和產業區域特色規劃建設全縣鄉村風貌示范帶,力爭到2025年建成6條鄉村風貌示范帶[12];以大浦高速靈山段、G359靈山段等“兩高兩道”沿線區域為重點,全面推進沿線村莊風貌改造提升,“低成本、有產業、能保持、可推廣”工作思路,打造一批獨具嶺南特色的生態宜居示范村,全縣建成“美麗村屯”示范村500個以上,實現“縣有精品線路、鎮有精品村屯”布局,推動鄉村風貌全面提升。完善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加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傳統建筑保護力度,突出“一村屯一特色”,形成具有靈山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力爭到2025年建設傳統文化示范區2個以上。二是優化人居環境。大力推進鎮村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鎮級污水處理廠收集處理率,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有序推進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保持90%以上,力爭到2025年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雙60%”、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保持90%以上、農村活垃圾收集處理率保持90%以上,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三是營造文明鄉風。加快推動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弘揚社會文明新風,革除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四)加快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農業+旅游”模式,發展體驗農業、共享農業等休閑農業新業態,實現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與休閑、康養、文化、農家樂、民宿等深度融合,以、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種形式講好農村歷史故事、產業文化故事、產品經典故事,實現“園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重點打造“煙霞山—龍武莊園—六峰山—新圩千年古荔園—萍塘古村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大蘆村—羅陽山”旅游精品線路,全面推廣“六峰山—大蘆村”“馬肚塘—譚家營古荔園”“龍武荔枝特色農業示范帶—龍武莊園”“武利歷史街區—伯勞灘頭村生態旅游”等一日游特色旅游線路。打造煙墩、佛子、平山等旅游特色小鎮,全面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

      四、聚力踐行共享理念,圓夢美好生活“幸福人”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毙貞选皣笳摺?,堅持人民至上,圍繞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深入實施“公共服務均等提質行動”,加快補齊民生事業發展短板,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事業改革,推動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幼兒園建設,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就便接受學前教育;深化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學,創建自治區星級幼兒園為引領、鎮(街道)中心幼兒園為主體、村級幼兒園為支撐、小學附屬幼兒園為補充的縣鎮村三級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力爭到2025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3%以上。抓好義務教育建設,堅持“學校劃片區招生、生源地免試就近入學”原則,采取集團化辦學、學校聯盟、城鄉幫扶等形式,統一配置資源,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健全聯控聯保機制,將控輟保學納入常態化工作。新建新星小學(長崗嶺校區)、實驗小學(城東校區)等一批中小學校,擴建縣第三小學、靈城四中、三海中學等一批中小學校,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力爭早日通過國家優質均衡發展縣評估認定,到2025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以上。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新建教育新區高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到2025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3%以上。實施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二)加快健康靈山建設。常態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線,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健全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快速檢測、應急處置和綜合救治的協同機制,持續提升疫情檢疫檢測能力。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全面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力爭到2025年縣、鎮級醫療機構就診率分別達到90%、80%以上。加強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第二人民醫院、紅十字會醫院等一批醫院提檔升級,建設1家三級精神病醫院。加大醫療衛生重大項目建設,重點推進人民醫院5號綜合大樓建設、第二人民醫院醫養結合業務大樓、婦幼保健院兒科大樓等項目建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養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靈山縣老年養護中心養護樓(4#)等項目建設,提高養老服務質量。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做好脫貧村、脫貧戶跟蹤監測和持續幫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做好城鎮就業困難群體、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等重點人群就業,爭取五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25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3.2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全面推進全民參保行動,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基本養老保險入庫參保率達到95%以上。加快構建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體系,逐步完善涵蓋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的多層次救助體系。落實孤兒保障、農村留守關愛、困境兒童保障等政策,加強基層養老托幼服務,全面完成國家“護童成長——兒童關愛保護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各項目標任務,形成可在全國推廣和復制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靈山新經驗。強化“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鞏固和提升雙擁工作成效。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創建第九輪自治區文明城市。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支持利用紅色資源、傳統村落、老舊廠房等建設文創發展新地標,推進馬鞍山“靈山人遺址”公園、縣博物館新館建設,打造展示靈山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大力支持圖書館、實體書店創新發展,打造公共閱讀服務平臺。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高標準建設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區健身中心、戶外健身營地等全民健身設施,打造15分鐘休閑生活圈,讓居民在家門口暢享“生活福利”。

      )加強平安靈山建設。深入實施“平安靈山建設提升行動”,全面增強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加快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建立健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工作機制,不斷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健全完善禁毒重點整治機制,不斷擴大禁毒整治成果。全力遏制電信詐騙犯罪高發態勢,持續開展專項打擊行動。完善落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責任制,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構建完善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體系,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大力推進鄉鎮專職隊伍建設,扎實做好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提高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五、聚力加強自身建設,建設清正廉潔政府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既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政治優勢?!?/font>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第一議題”“第二議題”學習制度,堅持做到依法政、高效施政、從嚴治政、廉潔從政,樹立清正廉潔、服務高效的政府形象。

      (一)強化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執法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工作,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治理體系,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利用新媒體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二)強化高效施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狠抓“證照分離”“一枚公章管審批”等改革落地落實,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一網通辦”等模式創新,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嚴格落實基層減負和精文減會要求,努力減少文件、會議數量,減輕基層負擔,堅決整治政府系統不作為、慢作為、中梗阻等頑疾,全面提高為民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

      (三)強化從嚴治政。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薄耙⒅咀龃笫?,不要立志做大官?!?/font>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做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權利運行的監督制約,不斷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

      (四)強化擔當實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币獜娀熑螕?,真抓實干,推動工作發展,不折不扣把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擔當。

      各位代表,五年藍圖已繪就,闊步征程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只爭朝夕、開拓進取,譜寫靈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1]港、區、產、城、人:欽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發展新愿景,即更高水平實現“國際門戶港、自貿試驗區、綠色石化業、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經濟社會發展愿景。

           [2]兩山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一區三園:“一區”靈山工業區;三園”即十里工業園,陸屋臨港產業園,武利工業園。

      [4]三橫兩縱:三橫即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南寧至湛江高速公路、列入規劃玉林至浦北高速公路;兩縱即已建成通車的六欽高速和列入規劃的鹿寨至欽州港高速公路。

        [5]三大定位:即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6]五個扎實: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扎實推進民生建設和脫貧攻堅,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扎實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7]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眨骸傲€”,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即保居民就業、?;久裆?、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鶎舆\轉。

      [8]飛地:隸屬于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其中,經濟飛地是指根據資源分布與開發、城市經濟發展與人口疏散等發展需要,通過行政手段將一些特殊地區劃歸與本地區并不相連的另一行政區,形成經濟型飛地。

      [9]一環六伸:一環即靈山縣城繞城公路;六伸即欽州至靈山公路和十里工業園至檀圩公路、南寧新福至靈山公路、靈山縣城至平南鎮公路、靈山至浦北寨圩公路、靈山至浦北公路、靈山至北海公路(靈山段)。 

      [10]三品一標:“三品”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一標”即農產品地理標志。

      [11]五大特色產業:荔枝、奶水牛、茶葉、苗木、魚苗等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力爭到2025年全縣荔枝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以上、產量達50萬噸左右、產值達120億元;力爭到2025年全縣奶水牛存欄11.7萬頭,產值達到50億元;苗木種植面積達5萬畝,年生產果苗達5億株,年總產值達10億元;力爭到2025年茶產業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總產值達到10億元;力爭到2025年淡水魚苗產量達1500億尾(其中淡水名優魚苗達500億尾),魚花(淡水魚種業)產值達10億元以上。

      [12]6條鄉村風貌示范帶:即新建大浦高速靈山縣新圩檀圩文旅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靈山縣文利伯勞鄉村振興奶水牛特色養殖示范帶,鞏固提升靈山縣龍武鄉村振興荔枝特色農業示范帶、武利伯勞鄉村振興果苗長廊示范帶、靈山縣三隆陸屋鄉村振興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帶、煙墩沙坪鄉村振興傳統特色示范帶。

      導航鏈接: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第二区

      1. <rp id="ib09t"><acronym id="ib09t"></acronym></rp>
        <button id="ib09t"></button>
        1. <th id="ib09t"><track id="ib09t"><rt id="ib09t"></rt></track></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