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ib09t"><acronym id="ib09t"></acronym></rp>
    <button id="ib09t"></button>
    1. <th id="ib09t"><track id="ib09t"><rt id="ib09t"></rt></track></th>
        

      當前位置: 首頁   ->   互動交流   ->   調查征集

      關于征求《2022年靈山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修改意見的函

      2022-09-14 15:39 來源:靈山縣農業農村局 分享到: 【打印本頁】 【字體: 大   中   】   

      現將2022年靈山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對社會公開,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征求意見稿有修改意見,請于2022年916日前將修改意見建議反饋我局科教股。

      聯系人:陳世敏;聯系電話:6425503;郵箱:lsnkj6425503@163.com。

       

      靈山縣農業農村局

      2022年9月14日

       

      2022年靈山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

      (征求意見稿)

       

      根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2年廣西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辦發〔202294號)、《欽州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關于印發2022年欽州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的通知》(欽市農業辦發〔2022〕24號)精神,結合我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圍繞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持續抓好保供、銜接、禁漁、建設、要害、改革重點任務,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聚焦“10+3”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技能水平提高,以培育質量效果提升為關鍵,以選育用一體化培育為路徑,引進培育與就地培養并重,培訓與教育并舉,加快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亟需的高素質農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二、重點任務及培要求

      2022年,在全縣范圍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緊密圍繞穩糧保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重點面向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和種養大戶,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技能培訓、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培育等重點工作,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普及行動、提升行動、先鋒行動等三大行動,大力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

      (一)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普及行動。圍繞我縣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人才需求,面向從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和營銷的農戶開展專項技術技能培訓。2022年,全縣培育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67人。

      (二)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提升行動。主要培育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和鄉村振興建設人才。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遴選培訓機構、簽署協議,我縣根據培訓任務安排,負責遴選組織學員參加培訓班。

      (三)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先鋒行動。由自治區本級組織舉辦。聚焦綜合型、復合型、領軍型高素質農民示范培育,著重培養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經理人、農產品網絡營銷師、鄉村企業家人才、高素質女農民和退役軍人村支書等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高素質農民,具體培養方案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另行印發。根據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要求,2022年新增培養的先鋒行動培訓班學員將擇優遴選列為自治區級“頭雁”人選,作為國家級“頭雁”人才儲備,享受“頭雁”計劃相應扶持政策。我縣將根據自治區具體培養方案推薦學員參加培訓班。

      三、工作要求

      按照《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要求組織實施,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育,確保培育工作取得實效。 

      一)突出產業育人,推進分層分類分段培訓。圍繞產業和農民需求,選準培育對象,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嚴格遵守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的學時要求,按產業周期分類分段分模塊實施培訓。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普及行動,抓好各類技術技能培訓和產業帶頭人培育,遴選建設實習實訓基地,作為主辦單位組織學員參加提升行動培訓班,頒發提升行動培訓證書。

      (二)選準培育對象,建立培對象信息庫。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和摸底調研基礎上,遴選年滿16周歲以上,正在從事或有意愿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農業從業者和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者及農村基層治理、鄉村社會事業帶頭人,分產業、分類型、分層次建立培訓對象信息。各類型的培訓班學員必須由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數據導出,并以此名單組班開展培訓。為使培訓更具普及性,同一參訓對象在同一年度不能重復參加同一層次和類型的培訓,可以在次年參加同一層級不同培訓或參加同一類型更高層級的培訓。

      (三)完善培育體系,統籌用好各類培訓資源。充分發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高素質農民培育基礎平臺作用,發揮農業職業院校和涉農高校系統育人優勢,廣泛參與高素質農民培訓,公益性培訓機構承擔的任務應當占任務數的50%以上。鼓勵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承擔農民實習實訓任務。建設專職師資隊伍,選聘兼職講師,培養農民講師,建好用好共享師資庫。針對農民學習特點加強課程和教材建設,開發精品在線課程和多媒體教材。鼓勵縣農業農村局、經營主體和培訓機構建設優質培訓基地。

      (四)強化實施主體,擇優選培訓機構。農業農村局是靈山縣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的實施主體,項目的實施過程、資金使用和培訓質量負直接責任??h農業農村局可按照我縣有關規定建立本級高素質農民培訓機構庫,從庫中指定或遴選培育機構承擔培育任務。鼓勵優質公益性培育機構連續穩定承擔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優先選用上一年度承擔培育任務并高質高效完成的培育機構。

      遴選培訓機構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具有涉農教育培訓、技術推廣服務職能或業務;2.在廣西區內具有三年(含)以上農民教育培訓、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或從事種植養殖及農產品加工營銷服務等經歷;3.具有相應的教學培訓場所及配套設施設備、實習實訓場所或合作實訓基地;4.具有相應的專職教學管理人員和專兼職教師隊伍;5.具有完善規范的教育培訓全過程各主要環節管理的規章制度;6.具有能夠按期規范完成任務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社會聲譽。7.具備所承擔培訓類型要求的其他軟硬件條件。

      (五)加強隊伍建設,擇優選聘培訓師資。強化培育管理者業務能力培訓,提高政策素養,增強統籌協調、組織管理和業務開拓能力。強化培訓師資教學業務能力培訓,提高教學指導、培訓組織、教學資源開發、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設專職師資隊伍,選聘兼職講師,從高素質農民優秀學員中選拔培育一批農民講師,建好用好共享師資庫。

      (六)制定培訓方案,高質量開展培訓。實行“行政主管部門第一課”,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為本級開展的培訓班講授第一課??h農業農村局和培育機構要根據培育對象和培訓內容制定差異化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實施方案,按照《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要求,細化培訓安排,做到一班一計劃。綜合采用課堂教學、實習實踐、線上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依據農業生產季節合理設置培訓時長,結合農時分段開展培訓,提高培訓針對性和質量效果。

      (七)優化形式手段,加強實踐與現場教學。創新課堂教學、現場實訓、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優選授課教師和精品教材,提高培訓針對性和質量效果。鼓勵創新教學方法,改進培訓形式,推廣送教下鄉、進村辦班,開設產業小班,加大案例教學,推廣跨區域學習交流。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強鎮、對臺農業園區、科技小院、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平臺和基地設立實訓基地,培養用好農民講師,提高實習實踐在培訓中的比重,生產技術培訓以實訓為主。組織專家服務團、產業技術顧問、農技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聚焦產業一線,聯合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

      落實《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線上培訓要求,針對農民學習特點加強課程和教材建設,開發精品在線課程和多媒體教材。加大新媒體、新手段推廣應用,保障線上培訓質量,滿足農民多元化需求。依托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等在線學習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和考核,鼓勵農民自主學習。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和網絡教室,為線上線下培訓有機融合提供條件保障。組織農民參加線上學習,應選用具備在線學習、直播授課、學習測評、學時統計、實時監測、質量評價基礎教學管理功能的在線教育培訓平臺開展,選用的學習平臺管理系統必須具備在線學習追溯功能,能導出培訓班學員名單、課程內容及相應學習考核情況等佐證材料,以證明在線學習開展有關情況。

      )加強政策扶持,激發農民發展潛力。支持參訓農民組建學習與發展平臺,促進合作交流、協同發展,依托協會、聯盟等組織抱團發展。主動提供農業技術咨詢、市場信息和強農惠農政策服務,幫助對接法律援助,指導農民產業聯盟、協會等開展活動。支持受訓農民創辦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人才驛站、專家服務基地、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等人才服務平臺建設,為高素質農民提供政策咨詢、職稱申報、項目申報、融資對接等服務。通過組織評選高素質農民優秀模范和參加發展論壇、展銷活動、創新創業比賽、職業技能大賽等途徑,不斷增強其綜合實力與自主發展能力。加強高素質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內容有效銜接,結合農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藝技能競賽等賽事,拓展職業鑒定、資格證書考試等專題培訓及跟蹤服務。

      (九)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圍繞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需求,加強特色產業發展帶頭人的生產技術、品牌打造、電商營銷、金融信貸、加工物流等方面培訓,提升示范帶動能力,促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培訓,讓農民在家能學到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和知識,拓寬就業門路,實現就近就業,提升家庭收入,并可以方便照顧老人及教育監管未成年子女。

      四、資金管理與使用

      (一)強化資金監管。依據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管理要求組織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強化培育各環節組織管理。縣農業農村局要加快制定地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實施方案,按程序及時向縣財政局申請撥付2022年中央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現代農民培訓”項目資金,確保資金足額到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補助標準。項目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農業農村部門及培訓機構(含培訓基地)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全過程的支出,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按人均不超過3000元標準進行補助。

      )開支范圍。按照錢隨事走的原則,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農業農村部門及培訓機構(或培訓基地)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全過程的支出。主要包括:  

      1.培訓需求調研、宣傳發動、學員遴選、建立檔案以及考核和監管、項目驗收等支出。

      2.教育培訓和異地現場教學培訓產生的培訓教材資料、食宿和交通及其旅差費,教學培訓(實訓)耗材、辦公設備、場地費,培訓管理服務和參訓學員意外傷害保險費等支出。

      3.聘用教師的課堂教學講課費、實訓指導費、參觀講解費等支出。

      4.信息化服務產生的相關費用,包括在線教學課程制作、流量補貼、專家指導咨詢以及購買可追溯可佐證的有關線上學習課程資源、線上學習培訓服務(平臺技術運營服務)支出產生的相關費用。

      5.業務培訓支出,如管理人員、教師和學員參加國家、自治區以及市、縣(市、區)組織的業務培訓、素質提升培訓等相關培訓的交通旅差費、食宿費、培訓費等。

      6.跟蹤服務扶持產生費用,包括職業技能鑒定、組織參加涉農競賽、宣傳推廣等支出。

      (四)資金使用計劃   

      《欽州市財政局關于下達2022年第二批中央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通知》(欽市財農〔2022〕38號)下達我縣2022年現代農民培訓資金為20萬元,用于實施我縣2022年高素質農民培育。根據《欽州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關于印發2022年欽州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的通知》(欽市農業辦發〔2022〕24號)精神,我縣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普及行動,培育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67人。縣農業農村局按照項目經費管理制度,確保??顚S?,規范資金使用方向如下:

      實施單位:縣農業農村局

      實施地點:全縣

      1、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培育費用不超過18萬元。

      資金用于采購培訓機構承擔我縣2022年高素質農民普及行動培育任務,培育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67人。培育費用開支由培訓機構負責,用于教育培訓全過程的支出。主要包括:一是培訓需求調研、宣傳發動、學員遴選、建立檔案以及考核和監管、項目驗收等支出。二是教育培訓和異地現場教學培訓產生的培訓教材及資料、食宿和交通及其旅差費,教學培訓(實訓)耗材、辦公設備、場地費,培訓管理服務和參訓學員意外傷害保險費等支出。三是聘用教師的課堂教學講課費、實訓指導費、參觀講解費等支出。四是信息化服務產生的相關費用,包括在線教學課程制作、流量補貼、專家指導咨詢等以及購買可追溯可佐證的有關線上學習課程資源、線上學習培訓服務(平臺技術運營服務)支出產生的相關費用。五是業務培訓支出,如管理人員、教師和學員參加國家、自治區以及市、縣(市、區)組織的業務培訓、素質提升培訓等相關培訓的交通旅差費、食宿費、培訓費等。六是跟蹤服務扶持產生費用,包括職業技能鑒定、組織參加涉農競賽、宣傳推廣等支出。

      2、項目管理等費用約2萬元。

      項目管理等費用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開支,用于培訓需求調研,項目監管、驗收,管理人員和師資培訓,辦公及檔案管理用品等費用支出。

      縣農業農村局計財股指導實施單位規范項目資金使用。對于冒領、多領、套取培育經費等違法違規行為,一經發現,依法嚴肅處理。

      (五)強化監管使用。嚴格遵守中央財政項目資金有關開支規定,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強化資金監管力度,細化培訓方案,明確資金用途和比例,在確保資金使用安全的同時,加快培訓進度,確保使用效益。資金實行專賬管理,確保??顚S?,堅決杜絕擠占、截留、挪用資金情況。加強項目資金監管,加快執行進度,將資金分配和績效分解等信息及時規范錄入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

      五、加強組織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縣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把農民教育培訓納入地方“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重要議程,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管理,確保完成教育培訓任務。要站在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高度,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等部門共青團、婦聯、科協的溝通協調,形成多部門協同、多資源聚合、多力量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精心組織安排。深入開展需求調查研究,認真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細化任務舉措,落實責任要求,加大實地督促指導力度。注重開展實習實訓,嚴格遵守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的學時要求,根據農業生產季節合理設置培訓時長,按農時分段開展培訓,用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強化技術技能實訓實踐。全縣牢固樹立“選育用”一體化培育理念,推動高素質農民遴選、培育、使用各環節與“三農”政策有機銜接。要將農民教育培訓與基層黨建有機結合,廣泛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了解黨章黨規和黨的基本知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加強與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組織的工作聯動,依托青年創業組織,強化對青年農民的扶持和交流。

      (三)強化績效管理。縣農業農村局和培訓機構要確保培育對象、培訓師資、培訓基地、班級設置、課程安排等基礎信息100%入庫,實現培訓線上線下學習全過程可查可溯。在培訓過程中,要利用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開展機構、師資和效果等綜合管理開展在線評價,利用該平臺開展高素質農民發展情況監測。強化線上學習過程管理和學習效果考核,規范購買線上學習服務。按照《廣西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檔案管理辦法》完善檔案資料,將培育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資料進行匯總,分類分冊,以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存放,并確保檔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保存性。按照項目實施模塊和績效考評指標要求,認真組織開展項目考核驗收,驗收結果及時報送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備案。

      (四)強化資金監管。嚴格遵守中央財政項目資金有關開支規定,強化資金監管,加快執行進度,及時將資金分配和績效分解等信息規范錄入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

      (五)做好典型宣傳。我縣要注重選樹典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加大對高素質農民培育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力度。繼續遴選推介一批優秀教師、農民優秀學員,打造一批優秀農民教育培訓基地、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評選一批精品課程、優質教材和受歡迎培訓機構,樹立先進典型,引導學優爭先,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高素質農民發展的良好氛圍。

      導航鏈接: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第二区

      1. <rp id="ib09t"><acronym id="ib09t"></acronym></rp>
        <button id="ib09t"></button>
        1. <th id="ib09t"><track id="ib09t"><rt id="ib09t"></rt></track></th>